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白露时节,暑气渐退,寒气初生,空气中隐隐有了“秋”的味道。金风拂过林梢,玉露缀于草尖,天地间一派澄明透澈,愿你我盈怀这份人间清欢,百事皆宜,顺问秋安。
“原来,非遗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它是可以触摸、可以创造、可以带回家的鲜活记忆。”8月19日,开学前的一次非遗研学之旅,让永宁县第三小学六年级的王嘉祎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盘山的花儿哎,漫过了山尖尖呀,哎呀我的尕妹妹,羊鞭儿甩得欢,日子比蜜甜呀……”8月16日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文化产业园,来自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河东村“满天星”艺术团的农民歌者,带着泥土的芳香,唱响《花儿...
悬鱼,又称垂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的木雕构件,位于悬山式或歇山式屋顶两端山面,因早期的形状为鱼形,所以称之为“悬鱼”。纹样丰富、造型精美的悬鱼,在传统建筑的屋脊下游动千年,诉说着中华民族对平安吉祥...
课本里的古迹,你还记得多少?近年来,“课本游”悄然兴起,许多人打卡课本里的古迹,体验着古迹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的奇妙变化。暑假来临前,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古迹,实地寻溯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连日来,全区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开展多姿多彩、亮点纷呈的活动,不断推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推动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蔚为大观。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江雾,江汉关钟声敲响,早点摊炊烟袅袅,长江轮渡的汽笛声、汉剧票友的悠长唱腔与博物馆沉睡千年的文物一起,开启武...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跟随新华社记者感受千年石刻的“新热度”。
:sunny:️炎炎夏日:sunny:️正是亲近大自然的好时间 今天为你定制一趟旅行 自然风光与人文知识兼得 在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中 畅游山水
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 因制作工艺复杂 被称为“金属上的工笔画”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从曾经的宫廷御用 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传承发展中绽放新光彩
墨,在文房四宝中,是丹青妙笔的伴侣,更是千年文脉的载体。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同探寻徽墨的奥秘。文脉悠悠,伴随纸的发明、毛笔的改进,中国古代制墨技艺,历经逐步演进和发展。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我们走进广袤的中华大地,领略芒种时节的丰收图景和民俗文化。
阳至,粽飘香 佩香囊,舟鼓扬 赛龙舟这项备受喜爱的“划水”运动 容不得一个桨手“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