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位于灵武市梧桐树乡的田园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农耕主题欢乐岛、水上乐园、农趣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十大功能区不仅将产业紧密融合,还将扭转小农经营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困局,实现一举多赢。
近年来,银川市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旅融合上下功夫,一批田园综合体相继开建、投运,不仅让城里人感受到了摘鲜果、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的乡愁之美,也为农民增收“耕”出了好“钱景”。
贺兰县的稻渔空间、兴庆区九曲稻农耕文化园、西夏区镇北堡镇团结村枸杞田园综合体、永宁县三沙源田园综合体、闽宁镇红树莓扶贫生态产业园……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附加值水涨船高。
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以大地为“宣纸”、以水稻为“染料”,每年盛夏至秋季,都成为游客的热捧之地,抓鱼捕蟹、体验水稻收割、在乡间小路骑车观光、逛农夫集市,游客放松了心情,土地收入翻番,村民就地打工增收,自家的农副产品卖上了好价,消费、就业让农村的土地“活”了起来。
5月6日,记者在位于西夏区的芦花小镇稻渔空间项目基地看到,一排排铁丝栅栏将眼前的大片土地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每块土地面积大约0.5亩左右,上面还预留了水塘、凉亭。“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认养基地,建成后市民可通过缴纳2200元至2800元不等的年费认领,由基地派专人管护,不仅秋季有保底收获的有机稻米、鱼、鸭、蟹,平时还可以带家人朋友在园区烧烤、玩耍,无限次进入景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该项目负责人常树华说,沙滩区、游乐区可供孩子玩耍,站在观光塔可见稻田画,正在建设的小木屋距稻田不远,夏日蝉鸣、夜晚星光的田园一夜,是最大的“卖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水稻收益不过1300元,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一亩地的产值为1600元左右,而发展农旅融合建田园综合体,建认养基地,一亩地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该项目基地计划建设1万亩,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将打造3家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田园综合体,年内在建新建稻渔综合种养1.2万亩,总面积超过4.5万亩,已初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的目标,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宁夏日报 记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