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让贫困患者“看得好病”
2020-05-15 10:00:23   
2020-05-15 10:00:23    来源:宁夏日报

  5月12日,65岁的马正兰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彭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救治。

  “老人的脑部有轻微溢血,先保守治疗一周,视治疗效果再确定转院或后续治疗。”医生向马正兰的儿子马虎国介绍情况。

  “我先去缴费。”马虎国说。

  “现在看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先不用交费。”彭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田志洲解释,“你是建档立卡户,虽然已经脱贫,但享受的医疗政策不变,入院不交费,出院时‘一站式’结算。”

  听了田志洲的话,马虎国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

  马虎国家住彭阳县古城镇刘沟门村西洼队,全家6口人。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在政府各种脱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马虎国饲养了6头基础母牛,种植15亩青贮玉米,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马虎国的妻子患急性阑尾炎,做手术花费1万多元;接着生孩子做剖腹产手术,花费1万多元。

  2019年4月,马虎国的父亲马存仓患肌肉坏死病,在银川住院20多天,累计花费4万多元。马存仓的病尚未痊愈,马正兰又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

  “有了医保的保障,患病也能看得起病、看得上病。”虽然家人不断患病住院,但马虎国觉得自己有信心应对。

  马虎国的信心来自当地政府实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救治服务政策。

  彭阳县对类似马正兰这样的贫困患者的住院费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财政倾斜补助、扶贫保、民政救助和财政兜底逐级报销,报销比例高达90%以上。

  得益于医疗卫生服务惠民政策,马虎国全家人先后患病治疗花费10多万元,通过报销后,他仅支付7000多元。

  今年53岁的李永望家住王洼镇李寨村,2018年因感冒诱发并发症,患上慢性肾病。自患病之日起,李永望成了医院的“常客”。

  “每个月透析治疗12次,一次透析治疗费用600元,一年下来花费8.6万多元。”李永望说,医疗费全部报销,减轻了他的治病负担。

  “贫困患者实行零押金,从入院到出院,不收1分钱。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药品和耗材。”田志洲说,通过严格控制医疗费用,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提高报销比例,减轻贫困患者的治疗负担。

  彭阳县紧盯巩固健康扶贫成效,对建档立卡户患者实行精准管理和开展分类救治,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计划、一户一档案的“三个一”管理,确保贫困患者“看得好病”。

  截至4月14日,彭阳县核准建档立卡户患病3143户3719人,按照“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动态管理,大病集中救治427人,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3076人,重病兜底保障86人,常见多发病管理262人,救治率达到100%。(记者 剡文鑫)

【编辑】:白雪
【责任编辑】:贺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