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上,发布了《关于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若干意见》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全方位优化提升有利于民营经济创业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和发展环境,推动形成民营经济总量规模更大、质量效益更高、创新能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发展活力更足的良好发展生态,开启民营企业加速壮大新征程,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破难题优环境抓创新 再创民营经济新荣光
——《关于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2月25日,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发布了《关于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支持民营经济的新经验、好做法,紧跟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的,是我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统筹协调解决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在民营经济领域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若干意见》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对产业地位、社会地位、法律地位的诉求,以及在融资、创新、要素保障、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围绕建设七大环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是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引导作用,覆盖了民营企业各行业、各领域,“一二三产、大中小微个”,在减税降费、行政审批、健全服务等方面更注重对民营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呵护,鼓励民营企业在创业创新创造上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三是创新性推出务实举措。《若干意见》集成了自治区支持“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和各部门在推进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同时,各部门都拿出了真金白银,对支持企业融入产业链、创新转型、绿色发展、信贷融资、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了优化改进、提标扩面。
四是保障性促进政策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落实落地落细《若干意见》,兑现稳企利企惠企政策措施、推进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作为检验各地各部门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对人为设置障碍、“守着权力不办事”、“拿着公章难为人”、“新官不理旧账”等部门干部及作风和现象进行督查问责。
《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31条: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规范市场监管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持续清理各类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门槛,提高中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对创新型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等一系列彰显公平导向的政策。
完善保障有效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强化用地供给、加强用能保障、加强引才和用工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制定减税降费政策清单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扩大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规模,推动实施企业上市“明珠计划”,完善“标准地”制度,对用电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低压用电实施“零投资”报装,以及探索实行“以薪定才”等一批务实和创新举措。
构建改革引领的创新环境。主要包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升级、支持企业抢跑产业新赛道、融入产业链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新获批科技创新平台的奖补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新赛道,对积极融入产业链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等激励奖励政策措施。
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主要包括“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健全企业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互认互信,新设立企业100%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建立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办理”“联审联办”“绿色通道”等办理机制;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交流渠道等便企利企的政策举措。
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依法准确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等一系列体现法律温情的措施。
创建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推行信用承诺制度、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一批高效务实的举措。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组织体系、规范政商交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强化督查问责”六个方面,提出了坚持党政“一把手”统筹主抓,最大限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最大力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最大程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容错纠错和监督检查,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民营企业评价政府服务机制,对政策落实开展督查督办和追责问责等一系列强化保障的具体措施。(记者 丁建峰)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自治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解读
市场的活力,源自其中不同体量、不同层级市场主体的生命力。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今后5年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我区将通过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健康成长,持续提质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促优助强扶弱,全周期培育市场主体
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5.8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9.3万户,个体工商户53.7万户。全区市场主体数量较2017年增加21.68万户,年均增长4.4%。
我区市场主体数量逐步壮大,质量稳步提升。但从当前全区市场主体发展现状看,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新增企业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等问题。自治区立足全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行动计划》,对我区巩固和扩大市场主体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质量提升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数量;聚焦促优助强扶弱,培育提升市场主体质量。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动力、促进大众创业活力,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新增入规企业、推动创建更多初创企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市场主体培育成长新局面。
全力提升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
《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
《行动计划》提出,实现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到2027年年末,全区实有市场主体达到100万户左右。其中,企业28万户、个体工商户7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万户。实现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升。到2027年年末,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户、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单位)1000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户、瞪羚企业50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100亿级、50亿级、10亿级企业分别达到15户、25户和150户。
在保障措施方面,聚集市场主体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行动计划》从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经营成本、事中事后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执法等具体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健康成长、持续提质升级。
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压实区直相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提质升级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督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和配套措施,完善推进台账和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提质升级各项工作落实。(记者 毛雪皎)
在更优新赛道上发力锻造新优势
“宁夏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企业从过去的关系营销转向了价值营销,优秀企业更容易成长起来。”2月26日,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根民深有感触地说,宁苗由小到大成为宁夏园林生态建设的龙头企业,离不开宁夏良好营商环境的培育。
生态建设上的“绿富美”一直是宁苗生态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是近两年来,该公司强化科研与创新,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生态建设凸显地方特色美的基础上,更融入了个性化的特色美。
“公司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开展乡土植物的培育、林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部干旱带绿化等多项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科技厅等相关厅局在科研项目上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专家、更好的发展思路和更多的亮点项目。”余根民介绍。
放手干事创业、放心投资发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种政策、举措,吸引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宁夏这片热土上实现梦想。
培育更适合产业发展的一片片沃土,更凸显营商环境之优越。
“在太阳能光伏核心半导体器件方面,我们是第一个到宁夏吃‘螃蟹’的公司。”九天智能科技(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宁夏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该公司选择落户宁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治区和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共同支持下,该公司年产2亿片半导体模块一期项目从洽谈到投产只用了61天。
在我区致力于打造的“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片—光伏基板玻璃—逆变器—组件—光伏电站”光伏材料全产业链条上,九天智能生产的半导体器件起到了关键的补链作用,填补了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半导体的空白。
“目前公司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方面正积极推进,适应市场需求力争取得更大的进展。”杨杰表示。
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思路,形成了半导体材料—节能型半导体器件和新能源材料—高效光伏电站两大核心产业链,在单晶硅材料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
“特别是近两年,我们抢抓自治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银川市打造‘两都五基地’的战略机遇,凭借自治区和银川市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发挥自身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在新材料领域打造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该公司总经理徐强表示,中环见证了宁夏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一家家民营企业、一个个新项目在宁夏落地起跑,一个个新赛道配套更加完善舒适,更有助于在奔跑与冲刺中抢占先机。
宁夏的每一次进步,都有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身影;宁夏的每一次突破,都有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力量——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全球蓝宝石制造基地、全国光伏材料新硅都、西部半导体材料新基地,建设百万吨级“中国氨纶谷”……这一个个强力夯实的优势产业,正在更优的新赛道上强势发力,锻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记者 丁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