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闽宁情更长 山海共潮声 -> 融媒
宁夏党政代表团·宁听闽声⑤
闽都创新实验室: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促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2024-09-30 01:07:04   
2024-09-30 01:07:04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9月29日,宁夏党政代表团继续在福建省考察学习。代表团来到福州市,探寻“有福之州”的“福气”来源,实地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汲取精神养分,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

 

  从杭州亚运会网球训练场,再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印度洋渔场,都使用着同一款大功率LED灯具。

  这款来自福建中科芯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荧光陶瓷LED灯具,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牵手生产线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的科技支撑,来源于闽都创新实验室洪茂椿院士团队。团队推出的千瓦级陶瓷光源应用于照明灯具后,带动上下游产值约10亿元。这是闽都创新实验室成果成功转化的典型案例。

  企业闯关市场,根本出路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如何让科研成果迅速在企业“落地生金”?

激励科研人才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

  2019年起,福建省正式启动建设省创新实验室,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建设,以体制机制优势汇聚人才和要素资源,开辟体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闽都创新实验室,成为福建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布局战略性先进光电材料、新型照明与显示和高速通讯与感知等三大研究方向。

  效果如何?

  9月29日,记者在闽都创新实验室百级超净激光实验室看到,试验助理员林进鑫正在用视频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阑的椭圆度。显微镜下,林进鑫小心翼翼地手拿尖尖的探针,如同外科医生般在光阑小孔里旋转,将钻头插入1.0~1.5毫米的圆孔。也正是在这毫厘之间,一项项光电科研成果攻关成功。

工作人员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高精度激光器加工效果。

  博士任策,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皮秒激光器项目团队负责人,也是福州市引进的人才。任策不仅自己“揭榜挂帅”到实验室,还带来了一个拥有博士、硕士的团队,同时带来一个产业,填补了福建相关领域的空白。“闽都创新实验室为我们做科研提供适宜空间和土壤,让大家专心地把市场需求的东西做出来。”谈及到闽都创新实验室的原因,任策告诉记者。

  不仅是任策。目前闽都创新实验室共拥有双聘科研人员548任,其中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博士及博士后301人。

  “实验室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研攻关、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郑发鲲介绍。在软环境上,实验室以产业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探索“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揭榜挂帅”“团队引进+项目落地”等机制,破除唯职称、唯学历倾向,真正形成抓创新不问“出身”的制度环境。在硬设施上,全力打造光电材料、新型显示等10个研发支撑平台,建成了国际领先的拥有暗室的大功率LED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和国内唯一的电磁兼容材料测试系统等重大科研设施。

工作人员正在百级无尘实验室内测试激光器。

  为了激励科研人才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支持实验室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走出去”,闽都创新实验室还试点实施成果赋权给研发团队,将成果转化收益的70%奖励给研发团队,探索人才室企互聘共用机制,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

  改革创新,让闽都创新实验室不断上演着从0到1的奇迹,攻克着一项项“卡脖子”难题,科研成果转化捷报频传:研制出高质量绿光陶瓷薄片,发明完全自主可控的第三代编码识别标准——量子云码,为每个物品打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

  截至目前,全力追“光”逐“电”的闽都创新实验室,累计引进14个高水平研发团队,突破8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重大创新成果60多项,孵化了20家高技术企业,实现成果转化130多项,转化金额达6700多万元。

  促进产学研金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闽都创新实验室真正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何耐江 王晓龙 文/图/视频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