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红寺堡区大河节灌站生态移民区。
4月17日,暖阳映射下的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节灌站生态移民区,乔迁新居的移民脸上透着从容安详。
不远处,红寺堡区鸿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宏安正带着技术工人搭建钢架拱棚。
一些搭好的暖棚内,李宏安为移民培育的嫩苗泛着翠绿的光芒。10余年来,李宏安先后为万余移民赊销了100多万元的农资。
有的移民因生活困难没有在约定时间偿还农资款,他说:“就当是做了善事,毕竟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
创办“无息银行”,为移民赊销种苗
曾在银川市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的陕西籍客商李宏安,2007年7月听到红寺堡区吹响引导“泥腿子”发展设施农业“集结号”后,就来到红寺堡区,扎根丘陵、荒山地带培育设施农业种苗,创办了鸿光果蔬产业合作社。
李宏安先后投资建设了占地1025亩的设施农业园区,搭建日光温室20栋,培育绿化苗圃200万株。
移民之初,红寺堡区很多移民经济基础薄弱,每年年初用于发展农业的“活钱”少之又少。看到移民期盼致富的眼神,李宏安决定将自己培育的种苗赊销给老百姓,并允许他们秋冬时节再偿还,不少移民通过这种模式摆脱了贫困。
“这种赊销方式既拓宽了农资销路,同时可以帮助群众快速致富,而我只是多承担了一些风险而已。”李宏安坦然地说。
打造“孵化园”,携手移民奔小康
落户红寺堡区以来,李宏安先后为2500余户移民建设近5000座拱棚,形成现代农业集中连片区。他带领移民种植硒甜瓜等市场走俏农产品,亩均产值7000元以上,移民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龙泉村移民田彦平的生活嬗变就受益于此。
移民初期,田彦平驾驶三轮车赊购李宏安的种苗。而今,他驾驶小轿车为迁至红寺堡区不久的移民当起了说客:“向李理事长赊购种苗和棚架,不用抵押物,不收利息,住楼房开小车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近年来,李宏安为大河乡龙泉村育苗22万株,为沙泉乡柳泉村育苗25万株……
保护原种滩羊,打造富硒滩羊坊
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养生注重健康,而滩羊羊肉和羊皮由于品质好,在国内市场行情一路看涨,李宏安也开始转型尝试饲养滩羊。
2014年,受市场波动,羊市连续下滑,而李宏安却认为,滩羊市场前景很好。他不走寻常路,开始饲养宁夏原种滩羊、培育滩羊种羊。次年,他投资建设标准化滩羊羊舍7800平方米,打造红寺堡滩羊坊。
李宏安创办的红寺堡区富硒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属自治区二级良种肉羊繁育场,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绵羊良种补贴项目宁夏项目区种羊供种单位之一。他致力于与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进行“高档滩羊肉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与“滩羊营养需要研究”等重大技术攻关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宏安骨子里固有的农家子弟情结,让他始终惦念着身边的移民群众,“近年来,我为移民养殖户赊销滩羊种羊,为山区农民开辟出新的增收之路。”他说。
经过精心选育,李宏安组建了3000多只滩羊基础母羊核心繁育群,并建立了种羊登记数据库与完整的选种选育信息档案,实现了种羊在线登记、网上管理、信息共享。他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技术服务平台、服务网络与技术团队,以红寺堡区等宁夏滩羊核心产区为中心,与周边11个县(市、区)畜牧技术服务单位、30多家中小企业及上百家养殖户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协作服务网点,带领更多的移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记者 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