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雨后的中宁县鸣沙镇红柳沟,万亩枸杞田绿意漫溢,枝头鲜果沉坠,裹上雨水,娇艳欲滴。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荒滩地。经生态治理,不但变身有机枸杞沃土,还成为带动周边百姓增收的良田。
在我区枸杞产区,“生态+扶贫”的发展公式,正在上演生动实践。
6月26日下午,雨后的枸杞鲜艳欲滴。在荒滩上成长的玺赞万亩生态枸杞庄园,持续改善生态,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种出好风景 收获好光景
培育优质枸杞,离不开绿水青山净土。荒滩地,同时意味着未遭受化肥农药侵蚀的无污染土壤——这正是种植有机枸杞的基础。
在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始建于2013年的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有机枸杞基地,曾是一块无人问津的荒滩地。
润德公司董事长郭嘉说,公司对荒地进行了有机认证,从起步伊始,就瞄准高质量发展。在企业成长过程里,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务工等方式,为当地移民提供持久的脱贫动力。
枸杞基地周围的植被由过去的5%提高到70%以上——公司通过大面积种植枸杞,进行生态治理,有效遏制了土地荒漠化。同时,企业与移民村建立“村企联建”模式,为建档立卡户创造就业机会。
荒滩覆绿的背后,没有魔法,只有艰辛浇灌。同样,2013年10月底,玺赞庄园破土动工。公司副总经理张旭记忆犹新:“低温寒天,没有基础设施,临时搭的三顶帐篷就是我们的办公室”。2014年3月,荒原上开垦出2000亩土地,45万珠优质枸杞苗破土而出,成活率达90%。
玺赞枸杞庄园靠近中宁生态移民安置区,根植当地,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就业安置、技术培训、产业带动等方式,配合当地特色产业的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庄园每年稳定就业的周边群众有300多人,季节性务工人员1000多人。
公益+生态+扶贫
在中宁大战场镇宽口井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由全国网友公益捐助的枸杞苗木,为当地贫困户孕育新希望,为生态改善增添新动力。
在我区,“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项目,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生长”。
在26日开幕的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美娜介绍,该项目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创建,构建“公益组织+政府部门+贫困家庭+农林公司”的新型生态扶贫公益模式。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说,近几年,中国绿化基金会持续支持我区枸杞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下一步将结合幸福家园项目,进一步加强生态扶贫,并探索与之相关的可持续路径。(记者 毛雪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