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内外部、主客观多种因素叠加共振,我区民营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显。我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应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多方发力,努力跨越民营企业“融资的高山”。
增强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一是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规范经营理念。引导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戒除短期行为,树立稳健经营理念,聚焦主业,规范经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重视自身信用记录,逐步提高融资实力。二是协助民营企业统筹安排融资渠道。改变我区民营企业家“融资就是找银行”的观念,通过多种渠道的专业培训,拓宽民营企业家融资视野,形成多元化融资理念,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进行融资规划,按照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三是增强民营企业负债管理能力。金融机构积极与民营企业对接,帮助民营企业在贷款存续期内,算好资金账和时间账。贷款到期时,民营企业与银行接洽办理续贷业务,或者寻求其他融资,做到有条不紊偿还银行贷款。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形势良好时,要及时补充资本,降低负债率,避免负债率持续过高影响融资能力。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我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应打破所有制歧视,消除隐形壁垒,切实开展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信贷融资功能,助力我区民营企业稳健发展。一是大力增加民营企业资金供给。区内商业银行应认真落实央行定向降准政策,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资金,增加对民营企业贷款。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提高民营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激发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二是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区内商业银行应建立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逐步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优化贷款流程管理,减免服务收费,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加快创新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客户信贷业务准入门槛,开发创新适合不同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实现对民营企业的精准滴灌。四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信贷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新三板上线的融资对接平台“投融通”等信息科技,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定价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我区应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奖励资金,大力支持主业突出、运作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与股票。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提升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便利程度,降低债券发行成本。大力发展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业态,为我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一是着力落实相关金融政策。宁夏各相关部门应深入贯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协调各项政策,制定相关配套举措,细化、量化各项指标,保证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打通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探索设立民营企业专项发展基金。逐步扩大基金规模,适当降低扶持门槛,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将临时性纾困举措变成常态化、机制化的支持举措。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担保基金作用。推动宁夏再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宁夏再担保公司——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民营企业风险担保体系,增强担保能力,降低担保成本。四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完善我区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主题库,集中收集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并实行专门存放,将民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提供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征信机构进行信用评价。同时建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并动态更新,实现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对称、融资供求对接。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宁夏各级政府应切实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垄断,消除区域壁垒,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向民间资本积极推出各种盈利前景清晰的优质投资项目。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区情研究中心 宋克玉)